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并称为四大国家区域战略。这种布局,意味着中国经济从之前的沿海1字形时代走进了沿海加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时代。
从T形布局放眼望去,近年来,中央及各地省、市政府将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各地都在不断探索。
其背后深层原因:港口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以往港口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现有港口资源的优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整合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组建北部湾港,从根本上避免三港同质化,恶性竞争。
2015年,浙江省成立海港投资运营集团,将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和温州港5大港口的港口公司进行大整合,统一运营。
2016年,京津冀地区,天津与河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实现重大突破,唐山港集团与天津港集团合资组建唐山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把京唐港区集装箱运营业务整合到一起,避免同一港区内的同业竞争。
2016年,山东省启动港口资源整合,今后五年不再规划沿海新港区。
2016年,广东省政府通过《粤东港口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并提出要全面整合、重组和优化港口资源,提高集约度。以深圳港、广州港为两大核心,加快推进沿海沿江港口资源整合。
2017年,辽宁省沿海港口整合正开展顶层设计,整合方案即将出炉。
2006年,重庆市将万州港、涪陵港以整体划转方式归属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三大港口合为一体。
2014年,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湖北省长江港航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规划5市(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700多公里长江岸线,3—5年内形成运输能力、港口规模、港区物流后方产业园区布局统一规划、协同发展的“港口航母”。2015年,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
2016年底,江苏省政府提出组建省港口集团;2017年3月,南京港和连云港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转发的江苏省港口集团筹备组通知,拟将江苏省沿江沿海各设区市国有港口集团或码头企业股权整合成立江苏省港口集团。受此影响,两家公司三个交易日涨幅均超过20%。
2017年,安徽省政府正在推动芜湖港、马鞍山港、合肥港等省内主要港口一体化发展。
三点启示
我国沿海、沿江区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很难找到统一的模式。港口资源整合不同于其他行业,涉及到岸线、土地、地方利益等各个方面,总结各地港口资源整合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港口资源整合要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三点启示:
一、明确港口资源整合的目的
不仅仅是实现港口吞吐量总和变大使排名前移,而是通过市场手段形成区域港口发展合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贸发展。
二、选择有效的整合方案
在选择整合对象过程中,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拉郎配以及甩包袱的心态将落后的、已没有市场价值的企业塞给优质企业的做法都会影响整合效果的发挥。
在新港口经营人的框架下实现各港区功能重新划分与合理分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提高港口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议价能力及盈利能力,发挥出1+1>2 的效果。
三、要有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保障
首先,政府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管职能,建立良好的港口市场环境,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清理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者,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是资源整合发挥作用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运作的前提,特别是对于长江沿线港口资源整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其次,处理好公共码头与“业主码头”的关系。本着资源优化利用的原则,注意控制“业主码头”的规模和数量,在优质岸线资源不足、公共码头面临产能瓶颈的地区可推进“业主码头”公用化。
第三,跨区域的港口横向资源整合及区域一体化往往面临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问题,要有必要的体制机制保障。既要照顾到地方发展港口、发展区域经济的诉求,合理保护其发展港口的积极性,更要统筹区域港口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