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官网官网!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2018年春运收官 武汉发布“铁公机”春运大数据

长江云报道 今年春运从2月1日开始至3月12日结束,历时40天。12日武汉市交委发布了“铁公机”春运大数据,今年春运,全武汉市铁路、公路、航空安全发送旅客1522.39万人次,同比下降9.93%;抵达旅客1466.22万人次,同比下降5.98%。铁路和航空客流量持续上升,传统公路客运量大幅下降。

总体上,今年武汉春运客流呈现出“节前跌宕上升、节后分段高峰、总体平稳有序”的特点,铁路、航空再创旅客发送量和抵达量的历史纪录。

 

春运旅客运输总量呈“M”字形

 

2018年武汉春运旅客运输总量呈“M”字形状态,春节黄金周前后为客流最高峰,黄金周期间运输量为低谷。由于今年春节与往年相比较晚,春运前百万学生流返乡基本完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提前停工放假,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的错峰出行使节前客流缓慢上升,“一票难求”的供需矛盾有所好转。

2月11日至15日(除夕)第一次客流高峰涌现,连续5天发送人数突破45万人次,全武汉市发送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正月初六至初十,务工流和旅游、探亲返程流逐日升温,三流交织形成了第二次客流高峰,连续5天日发送量超过40万人次;元宵节前后出现以务工流、学生流为主的第三次客流高峰,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铁路连续4天突破40万人。

 

 

三大火车站日均总客流超50万人次属常态

 

今年春运,铁路客流仍保持上涨态势。从总客流分解图可以看出,铁路发送和抵达量分别占总量的62.54%和66.51%,成为武汉市春运的“绝对主力”。武汉三大火车站日均总客流超50万人次已属常态,其中抵达客流突破30万人次达8天;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春运铁路抵达城市中武汉流量居首,发送城市中也名列前茅,说明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不断增强。

近年,武汉铁路先后开通了至贵阳、九江、南昌等多条高铁(动车)及4条城铁线路,从武汉乘坐动车出发可以直达全国25个重点城市。同时,武汉铁路运力较2012年提升近一倍;高铁(动车)运输客流从2013年不到45%提升到目前70%;直达列车班次持续增加,有效减少旅客中转,这些举措使武汉成为旅客中转换乘优选城市,多种“汇聚”效应形成了客流高峰。

今年航空客流具有持续高峰的特点,除正月初一至初三稍有回落外,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春运期间,天河机场在民航总局对航班量严格控制的不利影响下,保持了客流增长。这既得益于T3航站楼硬件条件的大幅提升和持续加大国际航线的开拓力度,以及武汉城市品质逐渐提高、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民群众个性化、舒适化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市民节日出境游习惯进一步形成。

 

传统公路运输客源分流加剧

 

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高速发展,以及旅客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适”等观念转变的影响,今年武汉公路春运客流降幅进一步扩大。

一是私家车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和网约车发展迅猛,中短距离旅客出行自驾成为优选。春运期间武汉市传统公路客运总流量同比减少362.83万人次,高速公路小车流量同比增加216.6万辆次,按每车次平均3人推算,增加了649.8万人次,私家车分流公路客源作用明显。

二是春运期间4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64.93万人次,对省内公路客运市场冲击较大,甚至导致部分公路客运线路萎缩停运。

三是武汉市逐步推行公城乡一体公交化改造,原由公路客运承担的客流转由公交承担,统计口径也由原公路客运量转为了公交客运量。

 

黄金周武汉共接待游客942.08万人次

 

随着武汉城市地位迅速提升,以及综合交通的不断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旅客来汉旅游,交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以春节黄金周为例,全武汉市共接待游客94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6亿元,同比增长12.66%和12.81%。

今年春节首次试运营的江汉朝宗旅游区水陆联游,串联两江四岸核心及周边区域,由以往“黄鹤楼+长江”单线游升级为“武昌片区+水上片区+汉口片区”水陆联游,通过游船及陆上交通将武昌、长江、汉口诸多景点串联,有效提高了游客择游时空自由度。春节期间,两江游览共接待游客近9000余人次、同比增长90%,收入同比增长70%。

 

(湖北经视记者:侯芳 通讯员:吕作武 责任编辑:刘浪)